【传统节日】蒙蒙细雨忆清明 浓浓粽香迎端午——新世纪光华学校小学部传统文化课程
发布时间:2024-08-29 文章来源: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浏览量:484
清明节和端午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2024年上学期,新世纪光华学校小学部依托清明节和端午节这两个传统节日,开展了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节日习俗,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其认知范围内逐步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是清明节的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四月清明,春暖花开,自然的气息,尤为浓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世纪学子是如何参与并传承清明节文化的吧!
孩子们根据清明的古诗词内容进行创作,用心感受诗词意境,用画笔表达诗人的情感,设计出了一幅幅内容丰富、构思独特、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画”。
长长的岁月里,柳树也与清明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禁火插柳、踏青赏柳,还是折柳送别,都展现了清明之柳的气质,二年级的孩子们也与柳树来了一次最美丽的邂逅。
春风拂面,万物生长,正是踏青好时节,到风景宜人的户外舒缓压力,春风十里,不如踏青走起!
小小的青团,却蕴含了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四年级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幸福和甜蜜,品尝到了春天里的好味道,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孩子们在清明节与大家一起读书学习,共享美文佳句,共享诗意生活。
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将其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划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粽叶飘香,古风流长,让我们一起看看新世纪学子是如何参与并传承端午节文化的吧!
粽子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煮而成,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北方粽子多是简单白米、赤豆、枣,蘸着白糖。而南方有鲜肉、豆沙、蛋黄、排骨、蜜枣、莲蓉等。
艾叶被作为一种驱除毒虫的利器,所谓“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到了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上挂上艾草,杀虫灭菌,避凶禳福。你看!二年级的孩子们不仅插艾,还制作艾草了标本。
“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香囊又称香包,古代亦称“佩囊”“佩帷”“香袋儿”“荷包”,在制作香囊时,三年级的孩子们精心挑选具有驱蚊、芳香除秽作用的中草药,小巧便携,功效显著。
五月五,是端午;粽子香,龙舟舞。龙舟就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瞧!四年级的孩子们画的龙船多么栩栩如生呀!
端午节被许多古代诗人写入了诗词当中,今天我们就来品读一下五六年级的孩子们书写的端午节古诗词吧!
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加强新世纪学子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增进亲子关系,培养新世纪学子的社会责任感。结合语文、劳动、艺术等学科,整合教学资源,新世纪学子在多个领域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还增强了新世纪学子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文字 | 吴袁清
图片 | 肖巧云 各班班主任
编辑 | 曹旭
审核 | 韩成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