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教研】数绘未来:网络画板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索之旅
发布时间:2024-08-29 文章来源: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浏览量:86800
5月29日上午,成都市温江区2024年初中数学七年级区级教研活动在新世纪光华学校举行。全区40余名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在温江区教研员徐辉老师带领下,聚焦网络画板,探索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无限可能。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场教学创新的盛宴!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变革。初中数学,作为一门既抽象又需要实践操作的学科,如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成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次教研活动以新世纪光华学校陈雁雁老师和永盛学校陈川老师的课堂展示拉开序幕。
陈雁雁老师执教的《最短路径之将军饮马》,通过趣味十足的视频抽象出将军饮马问题,按照问题中的动点数量变化为主线,“从一到多,从内到外,两线段到三线段”步步递进设计教学环节,结合网络画板直观的的动态演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环节,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走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陈川老师为学生们带来的《最短路径之将军饮马》,以唐朝诗人李颀的诗句引入,根据解决问题的两种不同原理精致设计,精准施教。陈川老师利用网络画板直观演示了不同情景下动点运动产生的变化,学生观察动点运动过程,在通过有目的的追问,引导孩子规范准确的表达出“将军饮马”问题的相关解题过程和原理。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处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新世纪光华学校徐浩老师从选题背景、研究过程、研究内容、预期效果四个方面分享了新世纪初中数学教研组探究课题的收获:在探索数学智能化教学的道路上,教师应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互联网和网络画板等工具,科学应用网络画板素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的深度融合。网络画板可用于动态、直观演示,有利于学生进行抽象、概括,有效突破想象与理解的难点。尤其是利用网络画板强大的动态演示功能,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动手操作验证,提高建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思维水平。
两位老师分别从课堂设计、课堂实施和网络画板等几个方面对本堂课进行了课后反思。陈雁雁老师陈述了本堂课的设计从问题引出、模型提炼到问题解决,七年级学生定位于画出路线,指出网络画板不受软件设备等的限制的优势。陈川老师详细陈述了在前期磨课中出现的问题,抓住“明确路径”的核心思路,从原理分类。同时两位老师也各自反思了自己在课堂实施环节中的不足。
中心组万彬老师针对网络画板的使用过程中的卡顿现象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借用离线播放器等工具。除了听有声信息之外,网络画板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看有像信息,发展几何直观,同时也可以用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万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平时教学中的经历,让孩子们在计算机教室中操作网络画板,相比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课堂,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实现全面育人。
专家陈老师针对本次公开课给予专业点评,简单概括为“一大二新三实”。大情景统领教学:设计“将军饮马”大情景,问题不断推进迁移。新研究,新设计:结合新课标将网络画板的使用融合进课例的新研究中,结合七年级学情将专题学习融入学历案的新设计中。学生活动实,教师引导实,原理方法总结实:陈雁雁老师的堂课中对于学历案中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几何模型这一过程的设计,活动有效的针对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薄弱之处。陈川老师的堂课中利用网络画版让学生充分观察,比较得到最短路线,画板的作用落到实处。两堂课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从情景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到问题解决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最后,通过学生与老师一起总结,使得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方法进一步提升。
最后,教研员徐辉老师对本次教研进行总结。首先提出新课程下三问,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紧跟时代变化,适应时代要求,借助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学习网络画板是时代要求,也是教师的使命和责任。其次,网络画板赋能数学课堂的具体内容,一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二是使得数学课堂可视化,更加形象直观,对于学习中的难点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进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再次,徐老师也对进一步更好的展示网络画板,如何将其与数学实验课程结合提出期许。最后,对于课程的设计细节、专题学历案设计等问题进一步做了详细交流。
未来,网络画板将与在线学习平台、教学管理系统等深度整合,形成更为完善的数字化数学教育生态系统。这样的整合将为教学提供更多元、高效的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希望更多先进技术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课堂教学赋能,使课堂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深度的数学学习体验,推动数学教学走向新高度。
文字 | 陈雁雁 徐浩
图片 | 刘星宇
编辑 | 曹旭
审核 | 刘登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