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学生研学】寻美川西文化 研学陈氏祠堂——世界博物馆日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23    文章来源: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浏览量:14094

World 

Museum Day

—————————

MUSEUM

2023

世界

博物

馆日

寻美川西文化

研学陈氏祠堂 

5/18

2023

     当今国际文化日趋一体,现代建筑、景观逐渐趋同,面对本土传统民居面对现代工业化建筑的冲击日渐式微的遗憾,如何让学生了解这些民居建筑中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新世纪光华学校部分学生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打卡素有“川西第一祠”美誉的陈家桅杆,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探寻川西文化研学活动。

博物馆研学之参观陈家桅杆



川西第一祠陈家桅杆

✦ 

    MUSEUM   

温江

寿安



     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的陈家桅杆始建于1864年,经过8年才竣工,现占地7282平方米。陈家桅杆门前竖立双斗桅杆,气势雄伟。黑漆卷拱重檐大龙门,檐上花鸟彩绘,光彩夺目。院内建筑为穿斗木结构,大小12院,布局合理,青瓦灰砖,八字粉墙,照壁横陈,砖雕、石刻、泥塑十分精湛。祠内拥有满汉文字对照的皇帝圣旨碑,青城山缩微观更是被称为“川西第一大盆景”。


研学内容

01

感川西传统民居文化

02

用摄影记录传统古建筑的美

03

多维度观察和思考传统古建筑

     在研学前的前置课程中,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古建筑摄影技巧,针对如何提出有意义的研学问题进行了相关培训。大家分小组布置探究课题,完成研学手册,为研学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研学准备

古建筑学习






走进陈家桅杆







     看我们的志愿讲解员唐琳珊同学正在为同学们讲解陈家桅杆的图案寓意!

     同学们首先参观了陈家大院的翠柏山坊,通过活动手册学习如何分辨传统民居的木结构。

活动记录

     在志愿讲解员的解说下了解陈家大院的历史、布局及各院落的作用。飞檐、砖雕、仙人,屋顶制式、屋身结构、院落的名字,光照、排水、通风等等的发现都让学生们兴奋不已。

在研学中发现和思考  /Museums

认真观察和记录 

观察陈家桅杆的木架构

寻找光影中的建筑魅力  /Museums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

这些从历史的烟尘中走来的成都老建筑,

你们可安好?

心中可藏着几许故事想要诉说?

让我们一起走跟随学生的镜头,

倾听川西古建筑的声音。

     本次研学活动以传统民居为载体,利用行走课程将中国文化与学生实践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建筑的空间和功能、结构与技术、造型与细部等方面去欣赏传统民居,分析传统民居细节所传达出的寓意,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子孙“未来”的期许与祝福。这种认同感不仅仅理解和接纳,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今后,新世纪将继续贯彻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在课程中弘扬中华文化,在实践中增强民族自信!


研学收获



图文:刘婷婷

编辑:曹   旭

审核:李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