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古风•新韵——成都市温江区新世纪光华学校第六届蓝花楹之夏校园艺术节
发布时间:2022-05-30    文章来源: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浏览量:3667



古风•新韵


第六届“蓝花楹”之夏校园艺术节


      五月,朝气蓬勃的季节;五月,生机盎然的季节;五月更是一个拥有艺术气息的季节。

     为进一步落实“五育并举”,增强学生美育熏陶,充分展示学校美育成果,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第六届“蓝花楹之夏”校园艺术节在五月如期而至。

     下面就跟小编的介绍一起回忆这场盛宴点滴!



国风古韵•传唱经典

      5月23日晚,“国风古韵•传唱经典”校园歌手大赛在泽贵楼拉开帷幕,几位特邀评委老师在现场的欢呼声中率先登场。


陈丽耘老师 

温江中学音乐教师


向珊老师

温江区鹏程学校音乐教师



赵桦老师


原创词、曲作者

独立音乐人


陈瑶函老师

中国音乐学院吉他认证老师

四川校园文艺联合会会员



高科斯老师 

成都童党乐队主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号选手是初一2班的熊奥阳同学,他带来的是《水调歌头》,他的精彩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了万家百姓美好的愿望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号选手是初二11班的黎铭翰同学,他带来的是《子夜吴歌 》,他的歌声让我们不由感叹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那念念不忘的身影结束远征,回到伊人的身旁。

     3号选手是初二11班的许绍贤,他以吉他弹唱《送别》,唱出了长亭外的离别,古道边苍茫寂寞的景象。

     4号选手是来自初一 7班胡厶衍,她用纯净清亮的歌声唱起的《敕勒歌》,仿佛带我们去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

     5号选手来自初一1班胡锦桓,他用独特的嗓音,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景象唱给了我们。

     台上的同学们大放异彩,台下的观众热情欢呼,为歌手们呐喊助威!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6号选手是初二 10班罗彬语,她用甜美的歌声给我们带来的是吉他弹唱《知否》。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光洒满道路,星光漫天闪烁,照亮友人前方的道路。那是诗人李白的给予王昌龄的浪漫,这是由7号选手初一 1班霍梓玥带来的作品《杨花落尽子规啼》。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那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哀悼所有奋不顾身的爱国战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心声。由8号选手高一7班的徐嘉祺带来《楚魂-九歌 国殇》

     9号选手是直升九班的张诗蕊。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那场雨,好似一场梦,红花黑瓦,柔雨滴下,那场雨,润了大地,润了闹市,也润了诗人的心,她用柔美的歌喉为我们带来的是《春夜喜雨》。

经过月初的选拔,最终12位优秀选手晋级本届歌手大赛总决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借古怀今,意境开阔,由10号选手高一 5班的聂森源唱给我们的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这首作品以其优美的旋律受广大同学的喜爱,11号选手来自初一11班,他们以两人对唱的形式来表达歌曲,清新和谐,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2号选手雷谭权子来自高二2班,他用情演绎的一首《少年不识愁滋味》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最后,高一男声合唱团带来歌曲《这世界那么多人》,用歌声为本次艺术节歌手大赛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颁奖环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点此打开

         获奖名单


一等奖:张诗蕊  徐嘉祺 

二等奖:胡厶衍  雷谭权子 胡锦桓  熊奥阳 

三等奖:任弘毅、韩林颖  罗彬语 聂森源  许绍贤 黎铭翰 霍梓玥


   全体演出人员大合照



音韵墨舞•心转流萤

什么是舞蹈?

是“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的美艳动人。

是“舞势随风散复收,

歌声似磬韵还幽”的清秀淡雅。

是“低身锵玉佩,

举袖拂罗衣”的婀娜多姿。

是“对檐疑燕起,

映雪似花飞”的缥缈轻柔。

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是“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是“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

是“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5月24日晚,

“音韵墨舞•心转流萤”,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新世纪舞台上那些

与词歌赋丝缕相连、

与中华文化经纬交织的舞蹈吧~

1

  《将进酒》 高一、一班  张译文

      一首诗、一柄剑,将一个桀骜不驯、气势豪迈的诗仙形象展现得淋淋尽致。舞蹈中融入朗诵艺术,展现出不凡的艺术品味和感染力。

2

《百舞惊鸿》直升、十班  钟雅妮

     衣袂飘飘、翩翩起舞,手持油纸伞,仿佛是从大唐盛世中向我们缓缓走来,盛世长安,百花齐放。

3

《簪花侍女》初一、五班 汤苡晗

     唐代的贵族仕女们苏醒游园,还原仕女的奢靡小资生活,展现了“唐代之美”呈现了“风流”精神。

4

  《松石涧意》初二、七班  蒙彦敏

   天色已冥,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她那轻柔、妩媚的身姿就如同一轮美妙的景色。

1

《礼仪之邦》

初一、三班  黄筱蕾、范雨桐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用舞蹈弘扬传统文化。

6

《红颜凝香》直升、十一班  范赢心

     婀娜的身姿,再运用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动作语汇,以人喻花,以花抒情,传递出少女碧玉年华的美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向往。

7

 《华夏长河》

高一、一班 陈博雅、刘璐、何静谊

    以“敦煌舞”引入,在随着时间的迁移,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舞蹈逐渐变得“淳朴、淡雅”最后结合现代音乐《灯火里的中国》,就像是在对先辈们说:“这盛  世,如您所愿”。

8

《敦煌》  初一、八班  马露薇

     “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敦煌舞的原型就是来自于“壁画当中的舞姿”,再吸收西域各民族舞姿,将静止的姿态和与其风格统一的动作结合起来,展现出敦煌的“端庄祥和、古朴淳厚”。

     赛后历史刘诗韵老师对舞蹈作品从历史的角度做了解析:

     余光中这样评价李白的诗:“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从《将进酒》当中能明显的感受到这种蓬勃的生命力。

     《敦煌》《百舞惊鸿》这两支舞,再随着唐朝疆域的扩展,对外交流的增多,明显的可以感受到舞者的服饰更加开放,大胆,同时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松石涧意》这支舞取材于王维的诗,王维生于武则天时期,见证过开元盛世,也经历安史之乱的劫难,因而后期开始醉心山水、参禅悟里。

     不同于唐代的几支舞蹈,《礼仪之邦》更早可追朔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于各地游学宣讲仁爱礼的内容,而礼仪就正式起源于此。

     最后刘诗韵老师说到:每支舞都很好的反映了时代特色,将历史元素融入舞蹈当中,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紧接着艺术组刘婷婷老师带来了博物馆课程之《遇见蜀汉》——用最特别的方式传承文化。

      课程分六个小组依次作出介绍并邀请观赛进行问答互动。

     校舞蹈队的舞蹈《相和歌》取自四川省博物馆东汉七盘画像砖。东汉七盘舞杂技画像砖把汉代百戏的柔美、飘逸和愉悦,表现得淋漓尽致。张衡的《舞赋》用“裾似飞燕,袖如回雪”“提若霆震,闪若电灭”描绘盘鼓舞伎身形及动作,就很好地将七盘舞与飞翔、天文这类意义联系了起来。

     舞蹈队的同学们让我们领略了“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的绮丽。让我们欣赏了“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的绚烂。让我们品味了“千回赴节填词处,娇眼如波入鬓流”的典雅。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纵横九万里,巍巍大中华,浩浩民族风。在这个充满诗意的五月新世纪的孩子们用舞姿留住时光,用歌声传承民族神韵。

      蓝花楹盛开正旺,古风新韵永流传。新世纪将继续全面贯五育并举的育人方针,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用艺术陶冶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 未完待续 #


文字 | 李  遨 梁名扬    图片 | 刘星宇

编辑 | 曹  旭             审核 | 李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