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5·18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博物馆日
穿越时光,似乎是很多人从小的梦想。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最想回到哪个朝代?秦的威严、汉的磅礴、唐的恢弘、宋的风雅?
石刻雕塑艺术作为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四川地区尤其以汉代石刻、画像砖与宋代石刻最具代表性,不仅细致活泼、生动有趣地反映了汉朝的社会生活,更是我们了解、研究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学生走近博物馆,跨过那一道道时光之门,看到千年之间的变迁,了解细致活泼又生动有趣的汉代画像砖,感受成都汉朝古蜀人民的社会生活。5月4日,我校师生一行17人,赴四川省博物馆,开展了学校社会实践课程之博物馆探究式研学项目“遇见蜀汉”。本次活动以“探寻蜀汉文化”为主线,探寻古蜀汉人的“衣”“食”“住”“行”“乐”,课程流程包含:准备——参观——研究——展示——评价。
走进展览馆,同学们尽情地寻找着两汉蜀人的衣食住行乐,在一件件文物中感受鲜活的蜀人生活!
天边的金乌太阳神,遍尝百草的神农氏,举案齐眉的案桌,眉飞色舞的击鼓说唱俑,七盘舞中踏着星河的轻盈舞者,双阙中持盾的亭长,室内养蚕制丝的人,那么多乐呵呵劳作的蜀汉人!
一物一世界,一件件文物将那些耳熟能详的典故娓娓道来,述说着千年前蜀人的乐观与信仰!原来我们和过去那么近,却又这么远!两汉时期的富庶繁荣,汉代四川人的勤奋智慧乐观感染了每一位同学!
博物馆探究式研学项目学习
回到学校,在课题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遇见蜀汉”博物馆探究式研学项目学习活动。同学们通过活动手册的指导,对参观资料的整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的技能,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将文物知识与音乐、舞蹈、美术、历史学科知识相结合,撰写了多个有价值的课题研究方案,一起来看看课题组同学们的展示吧!
3D建模小组
课题介绍:
我们研究的课题是“汉代普通房屋的布局”。
我们参观了博物馆后选择了用3D one对这些建筑进行复制建模。汉代建筑高台露个分为望楼、戏楼、仓楼、水榭、门楼、阙、飞阁,按儒家礼制,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布局,形成汉代建筑群。虽不严格对称,但追求整体和谐。
组员张云杰说:博物馆课程真正有意思的是文物背后的故事,如果没有博物馆语音解说,如果不是我们组在课后查找了许多材料,永远也不会真正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而我们决定用现代的3D技术去复制古代建筑是我们对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对蜀汉人的致敬。
拓
片
小
组
课题介绍:
我们组查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拓片”的制作方式,用干拓法制作瓦当拓片。
瓦当,俗称瓦头,它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用于筒瓦顶檐上的一种建筑构件,指的是在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瓦,即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所谓“当”,据解释:“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
组员邱子睿说:现代网络让我们第一次走进这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寻找校内篆刻老师指导,研究学习了拓片技术。拓片分为干拓法与湿拓法。我们组的拓片从瓦当的选择到工具的制作,再到技法的琢磨都尽量用古法来制作完成。看不出来吧,小小一方拓片也是我们经过多次失败才能的成功的!
文创小组
课题介绍:
以文物拟人和绘画的方式展示这次的成果。
组员曹欣月说:由于我们组都是喜欢漫画的人,所以这次创作非常的愉快。最愉快的是创作过程中尝试了很多新的材料,每个作品都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创意!
(文物拟人:汉代铜镜)
(钥匙扣:四方神兽)
(装饰绘画:汉代服饰)
汉代
饮食
文化
探究
小组
课题介绍:
我们从汉代的是饮食文化入手,探究汉代人的生活。
我们设计了互动活动“案”。汉代的餐盘其实和我们学校使用的餐盘一样,分好每个菜品的格子,这种方法可以保留每个菜品的口味特点。我们仿制湖北楚汉风格的漆器,请同学体验感受汉代分餐制文化,并了解成语“举案齐眉”这个成语的来历!大家一起期待我们的作品吧!
组长张诗悦说:我们组在选择这个课题后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仿制漆器的难度超出我们的预设。器型的查找、材料的选择,花纹的绘制,都让我们感受到所选择的课题的难度。由于我们制作时对材料的选择缺乏计划性,作品一度停滞不前。平时我们的绘画功底都挺好,但是到实物盘子上的绘画便开始弯弯扭扭,难怪古代的漆器会作为王公贵族的专属用品!
影音小组
课题介绍:
用影像方式记录这次美好的研学旅行!
组员任浩宇说:这次课题的研究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这之前我们一直都认为自己是非常善于摄影和制作影音的,在这次的视频剪辑中才发现自己只是喜欢将影像堆砌在一起,忽略了文案的重要性。随着课题的进一步深入,才发展视频需要的主题已经主题的升华都被我们忽略了。这次课题真的太有意义了,让我们知道了计划和文案对视频制作的重要作用。
汉代舞蹈组
课题介绍:
汉代是我国乐舞、杂技等艺术发展繁荣的时期,逐渐形成了以杂技为中心,汇集其他艺术于一体的百戏。
四川出土的东汉七盘舞杂技画像砖,把汉代百戏的柔美、飘逸和愉悦,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盘鼓舞是一种踏在盘子和鼓上表演的传统舞蹈。舞时将象征日、月、北斗七星的鼓与盘子排列在地上,这些盘鼓数目不等,舞者随音乐翩翩起舞,这舞是汉人连接天地的独有浪漫情怀!
组员刘子越说:七盘舞是中国历史上最美舞蹈之一,舞蹈从画像砖中复刻而出,古韵十足,虽然很难,但魅力无与伦比。在学习古典舞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观看了许多视频。不得不说,几乎每一个都让我记忆犹新。看过 《踏歌》,便再难忘记那些联袂而行,顿足而歌,若风舞杨柳般的古代女子;看过《楚腰》,从一个侧面了解了“楚王好细腰〞的君王审美如何造就了那个时代人人翘袖折腰的风姿绰约;看过《谢公屐》,南朝文人之衣冠楚楚、性情高雅、步履泰然的形象便俨然再现;看了《相和歌》之后,我便深深的爱上了汉唐古典舞。古典舞在我的印象中是个个柔美的身段,一抹丝绸编织的天地,是一段段的情义绵长,在我的印象中,古典舞是美的代称。
美育视野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社会实践课程——博物馆探究式研学项目“遇见蜀汉”是一次创生性课程,也是可持续性发展的课程,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一次新的尝试。博物馆里的开放式学习让学生直面历史文物,多角度观察、多维度思考、多形式研究、多学科知识调用……全方位地品味成都本土文化的内涵,不断积淀人文底蕴,形成强烈的城市认同感。课程愿带领学生博览和领悟真实的世界,在与实践探索中遇见蜀汉,用最特别的方式传承文化、遇见未来。
图文:艺术组刘婷婷
视频:初一七班任浩宇 初二十一班胡栩嘉
编辑:曹旭
审核: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