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旅程
家庭,是每一个人生命中最初的学校
家庭教育是摇篮教育
如同春风化雨
无声中滋养着孩子的成长
2024年5月15日,在第31个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成都市温江区新世纪光华学校、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联合举办的主题为“爱,在一起”第四届家校共育家长论坛如约而至。本次家长论坛特邀两校区心理校长,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马中锐医生、医疗组长赵正中医生做专题讲解。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室孙泽萍主任、新世纪邓文光校长、杜毅副校长、李星副校长、魏燕副校长、德育处黄宁兵主任、曹徽跃副主任、朱茂主任助理、家委会主席杜燕、刘佳以及家长代表们参与本次论坛。此次家长论坛采用现场开讲、线上同步学习的方式开展,一起探讨家庭与爱的话题,由冯珺娴女士主持本次活动。
绘本朗诵,我们的家
同学们用温情的一字一句,唤起了家长记忆里关于家的点点滴滴。我校心理健康中心付雪琳老师指导四年级一班王瑾暄、马子丁同学,初一七班班刘思辰同学带来绘本朗诵《我爱我家》。
绘本朗诵—《我爱我家》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家庭。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家庭,都需要很多很多的爱,那样才能够让每个人感到温暖又安全。如果可以的话,要经常记得对家里的人说“我爱你”!
校长致辞,共话成长
邓文光校长以一席饱含教育深情、洋溢热情真诚的欢迎致辞,如春风拂过般悠然开启本次论坛的庄重序幕,表达了论坛赋能家长成长,促进家校共育的举办初衷,并为热爱学习的家长点赞。
如果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分之一的作用,那也是值得的。“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就看我们是否具备教育天才的素质。”让我们大家以此汲取养分,碰撞灵感,携手探寻家庭教育领域的未来航向,朝着同一个方向,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奠定爱的基础!
心理绘画,连接彼此
用绘画打开无意识的窗口,让家长听见孩子内心的声音。心理健康中心曾佳玮老师,艺术组组长刘婷婷老师运用心理学技术、通过绘画的方式,带领着4组家庭进行心理绘画亲子互动。
会场的家长朋友们一起运用Oh卡牌描绘“我们的家”。
唤醒图卡背后故事的方式,看见冰山之下的内心。每一个人因为个人的经验以及重视点不同,同样的卡牌我们各自看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是不同的。不同的孩子用自己的绘画展示出了不同的内心世界,老师认真倾听并仔细分析引导每个孩子的心声,让家长对孩子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在亲子接力画过程中,亲子之间不能沟通,这像极了很多家庭的现状,亲子间的沟通只停留在事实层面,不沟通内心真实的想法,父母们总忙着解决问题,不自觉会忽视孩子的情感表达,孩子也就不愿意表达了。其实孩子的想法比我们想象中要美好很多,只是我们没有耐心发现、静待花开。家长放手,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家庭进行分享
亲子关系不缺爱,而是缺少读懂对方的能力。父母不要总是以“我很忙”“我还不是为了你好”为借口错失原本可以与子女亲近的机会,请尊重和陪伴不完美的孩子。身为子女,也不要总是以“我说什么你们都不会懂”“不要妄想安排我的生活”为理由疏远父母,请接受并宽容不完美的他们。亲子关系既复杂又微妙,但是血缘让我们读懂自己的父母或者子女变得很简单,沟通多一点、耐心多一点、表达多一点,理解就多一点。让我们在一起,共筑有爱的家!
专家引领,指点迷津
通过采访视频,听听孩子的心声。在场的很多家长都红了眼圈,大家的脸上有喜悦,有惊喜,也有感叹。当我们面对家庭,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亲子关系到底处理的如何呢?我还有什么不足需要弥补的吗?学校特邀请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五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医疗组长、新世纪光华校区心理健康校长赵正中医生对大家入场时完成的亲子关系自查表进行数据分析,解析数据暴露出来的家庭问题和应对方法。
家长们正在完成亲子关系自查表
赵校长强调陪伴不是一个亟待完成的任务,而是所处其中的所有人享受这样美好的时光。讲解PEERE法则——Pause(暂停):看见需求,精准回应;Engage(参与):放弃主导,积极参与;Encourage(鼓励):全力支持,经常鼓励;Reflect(反馈):平等交流,及时反馈;Extend(衍生):扩展视野,发散思维。帮助家长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升陪伴的质量,更懂得如何与孩子共度美好时光。
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基础。为什么亲子关系会这么重要呢?我们又该如何去有效的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来维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呢?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新世纪文武校区心理健康校长马中锐校长,从亲子关系建立的角度为大家答疑解惑。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学会培养孩子的逆商——解决困难的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适应困难的能力;学会培养孩子的情商——处理与同学关系、处理与家长关系、处理与老师关系。一听,二看,三理解。听他们说什么?讨论什么?看他们玩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理解他们讨论的、玩的、感兴趣的。
家长分享,经验交流
本次家长论坛还邀请到了我校各个学部的家长代表,他们从不同的陪伴方式出发,分享自己高质量陪伴的经验。
李多幸和李加乐爸爸李涵先生,从家庭介绍、带娃原则、带娃方法、心理感悟四方面进行分享。爸爸和妈妈教育目标统一、分工明确。在日常生活中要陪伴孩子,除了工作和必须的应酬,基本都在陪伴孩子,注重运动、形成习惯、重点取舍,分享工作中的乐趣;学会制定计划,明确日常和周末带娃计划;能相互支持,特殊情况时临时调整,以家庭为重,相互理解。李爸爸最后讲到做年轻父母,成长中改进;做称职父母,娱乐中取舍;让家庭和睦,先要夫妻和谐;让孩子健康,需持续陪伴!
曹子诺妈妈郑铁瀿女士,从问题入手,引发家长的深思。如果你问你的孩子“你给妈妈/爸爸的陪伴打几分?”,你能得到多少分呢?从一次西昌之旅的故事开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用积极心理学给孩子补能量。让孩子有服务的行动、不断地自我挑战、学会发现孩子的优势、和孩子一起做事从而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成就感、乐观的态度、坚韧的意志。女儿会渐渐长大……对孩子的爱是——我在背后托着你!
刘芳菲妈妈姜冬霞女士分享了家有两宝的苦与乐,如何解决大宝和二宝争宠、争东西的矛盾冲突?通过真实的故事分享如何让她们化竞争为合作,告诉孩子:你们配合得很好!刘妈妈强调高效陪伴就是要给予情绪价值,分享了家中特色的纸条文化、孩子都感兴趣的家庭活动。育儿是一场不断自省的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是我自己!
校园采访,真情表达
爱是良好家庭关系的基础,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保障,我相信每一个父母都深爱着他的孩子,而我们的孩子们也深爱着我们,或许他们顽皮、或许他们叛逆,但无论怎样的他们都是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和家庭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对我们的爱。
孩子的爱总是如此纯粹,听过这样一句话“你的孩子 远比你想象的更爱你”,他们的期待也很简单,希望忙碌的你能够歇一歇,一场电影、一个拥抱、一次旅行,原来我们的每一次互动,他们都铭记在心。原来不是我们陪孩子度过童年,而是孩子陪我们一起重温童年,当我们能成全了孩子学会了爱与被爱,曾经属于我们的伤痛会被治愈,曾经我们深藏的梦想也会被激发,原来不是我们成全了孩子,而是孩子成全了我们!
家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是他们人生旅程停靠的港湾。家也是孩子们奔向远方的勇气,是爱让我们的家稳固,是爱让我们永远在一起!
亲子挑战,爱在一起
在五一假期期间学校号召家长们通过参与亲子挑战赛,鼓励高质量亲子陪伴、感受亲子互动乐趣、增进亲子情感交流,感受家人的温暖爱意。
家长陪伴是孩子最好的礼物。一本书、一段故事、一场活动、一个拥抱、一个眼神,构成一段段温馨甜蜜的亲子时光。
第四届家长论反馈
左右滑动查看
END
文字丨曾佳玮
图片丨刘星宇
编辑丨曹 旭
审核丨李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