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们一起努力!
防疫心守护
一份居家学习生活指南
- 关注心理健康|做好“心理防疫” -
最近疫情突袭成都,本应全员相聚在学校的我们,为了更好的防控疫情,部分师生开启了居家的生活和学习模式。在这段特殊的疫情防控期间,家长应该如何陪伴孩子度过?如何缓解和调节孩子以及自己的情绪?如何与孩子们共度一段有意义的亲子时光?如何借助疫情给孩子上一堂生动的社会生活课,更好地促进孩子成长?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居家学习生活“心”建议。
1. 理解与支持疫情防控政策。配合医院、社区、学校等各项工作布置和安排,小手拉大手,和家长一起积极抗疫。
2. 关注权威媒体发布的疫情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学习了解科学规范的防控知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用科学向孩子们传递理性思维。
3. 生活即教育,利用居家隔离和疫情防控中的正能量事件、人物引导孩子去感受身边无私奉献,让人感动的精神,更好的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大爱,从而更好的塑造个人的坚韧、同理心、感恩等积极品质。
制定全家日常作息表,做到规律生活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据家庭成员兴趣爱好、班级教师学习进度安排等,把全家一日的生活、休息、健身、学习、娱乐等安排做成一张时间表,还可以列出每日愿望清单,如做手工、画画、亲子游戏、室内运动、制作美食、打理植物等,由全家共同来完成,共度美好的亲子时光,使居家生活变得更健康更有序。
制定电子产品使用规则,防止沉迷网络
为丰富孩子的居家学习生活,在目前情况下,家长不需要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和上网,但要与孩子确定好双方都认可的规则,明确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段、时长和内容等,并要求认真遵守,保护好孩子视力和身体健康。
同时,家长也要控制好自己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间,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示范和榜样。
配合学校开展居家学习,停课不停学
家长要及时了解、掌握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关要求,帮助学生完成居家学习计划。
小学生的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做好学习准备和督促,初高中学生的家长可以做好后勤保障,对孩子学习期间不做过多打扰。
做学习的主人,提高自我学习管理能力
家长可以督促孩子进行学习,向老师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分享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收获。遇到不会的问题,鼓励孩子通过网络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或通过网络查找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同时,家长要每天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学习状况,及时给予积极反馈,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开展室内锻炼活动,保持良好身体状态
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每天开展1小时左右的室内运动,如进行垫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还可以跳健身操、转呼啦圈、踢毽子等。
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并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既健身又悦心。
承担家务劳动,培养家庭责任感
教育名家魏书先生说过:“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就是让孩子承担起家庭责任。”力所能及的家务就是孩子们能够承担的最好的方式。在计划表中,可以和孩子一起写入他愿意和家长共同承担的部分,比如准备菜品、洗衣服、拖地、整理衣柜等。
保持家校互动沟通
欢迎家长们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保持家校沟通,学校也会积极协调指导家长管理好孩子的居家学习生活。老师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采取线上和老师交流、倾诉等方式,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
1、积极进行自我调适,不向孩子传递负面情绪
恐慌和紧张情绪和“新冠病毒”一样有一定的传染性,家长如果不能调节好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可能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更加不安和紧张。
请保持与外界的沟通,主动关注各种积极信息,可以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与亲朋联络,互帮互助。如果遇到确实难以应对的消极情绪,建议及时向专业机构进行求助。
2、帮助孩子改善情绪,树立良好心理状态
疫情期间,孩子需要持续待在家里,外出活动减少,不能和同伴一起,他们的负面情绪也可能会持续累积和积压。
请家长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及时进行正面疏导和缓解,可以引导孩子运用简单的“腹式呼吸法”“肌肉放松法”等改善情绪,也可以通过运动、音乐、阅读来帮助孩子减压,保持积极心态。
3、提高陪伴质量,增进亲子沟通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利用共同在家时间,扩展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活动,亲子游戏、亲子阅读、亲子厨房、亲子劳动等,既能高效陪伴,也能更好的增进亲子关系。
4、疫情防控的期间内,我校心理线上(QQ)支持工作正式启动,为大家提供支持和力量。如果您遇到情绪等困难,欢迎大家及时和我们联系:
学校心理老师:
王召平老师:757768812
朱金莉老师:273850585
宋 菲老师:1969168890
成都市心理援助热线:
从心出发 “疫”路同行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调整,我们能够专注于当下的生活,疫情总会过去。我们的积极应对,让我们都变得更有力量。国家、社会、他人都在守护城市、守护我们,我们也学会保护自己、守护他人,不断成为更强大的人!
-END-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图文丨宋菲
编辑丨曹旭
审核丨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