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三学课堂|融学科特色 树创新意识
发布时间:2021-11-22    文章来源: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浏览量:5175



融学科特色 

  树创新意识

- 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第八届三学课堂之音乐赛课 -

     11月19日上午是本次课堂大赛综合组的最后一场,艺术组孙嘉艺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唱歌课《荡秋千》。孙嘉艺老师身着仡佬族服饰,唱着仡佬族欢迎歌,一下就把孩子们带到了充满欢歌的仡佬山寨。


夯实磨课 琢玉成器

      基于学历案设计理念,落实“学为中心”的“三学课堂”建设。艺术组通过确定课题、挖掘教材、明确研究主题和学习目标,对孙嘉艺老师的《荡秋千》一课进行了充分而扎实的研讨。

      短短两周时间,经过数十次研讨,全组一起修改学历案,精准学习目标,设置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反馈,优化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了有效的策略及方法;根据研究主题,从课堂互动切入,设计适切的课堂观察量表,观察课堂。

 


♪课堂展示 精彩纷呈

      在“情景体验”、“要素体验”、“合作体验”三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视、听、唱、动、奏等学习方式,充分地感受、体验、理解、表达,体现了学生“真”学习的过程。

      “晃哟晃哟”,同学们通过体验晃秋千动作辅助学习二声部。

      跟随图谱模唱,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了歌曲难点乐句。

      孙老师将少数民族歌曲进行多声编配,同学们在有趣的角色体验中加入民族特色乐器,用二声部合唱完整呈现歌曲。

      丰富有层次的音乐课堂,让学生们感受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们沉浸在其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反思陈述促提升

    课后,孙老师就赛课、磨课过程进行了反思,师父秦廷宇进行了课后议课。

    孙嘉艺老师说:通过此次赛课,自己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升,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应对能力和教学机智也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合唱指挥时手势还不够明确,需要继续加强。


孙嘉艺老师做课后反思



秦廷宇老师课后陈述


      师父秦廷宇老师分别从研究背景、课堂观察过程、课后思考三个方面展开陈述。基于研究主题及观察点,对课中运用课堂观察量表记录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梳理、统计和分析,检视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并进行推论和反思。

专家评委精点评

      学历案的使用让课堂更规范,更精准,基于音乐学科的学科特性,对学历案作出取舍,创编低段使用的学历案,音乐老师们在工作室领衔人李星老师的引领下,以课题为抓手,促进了老师们的成长。

——艺术组教研组长刘婷婷点评

      孙嘉艺老师的整堂课环节清晰、层次分明,紧紧围绕仡佬族的民俗游戏“荡秋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聆听、对比聆听习惯,突破难点。善于抓住关键音乐要素,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少数民族独特的音乐之美。李老师还给大家分享了歌唱教学的密码:唱歌课就是以唱好为目地;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给同学们带来“深入浅出”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同时也给孙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希望孙老师再接再厉,提升指挥能力,更好地把控合唱教学。

——成都市特级教师李星副校长点评

      孙嘉艺老师对学生指导到位、对课标研究到位、对教材理解到位,较之前的磨课有了大的进步,本堂课设计的观察量表遵循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原则,操作性强。通过本次活动,艺术组老师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感受到了艺术组全体老师的团结奋进的力量。

——学监肖红老师点评

以赛促培  以研促教


赛后艺术组合影


      本次课堂大赛活动,艺术组围绕核心理念深耕学历案课堂,基于研究主题找准观察点,运用观察工具开展基于证据的课例研究,极大锻炼了艺术组团队,让研究意识深入人心。艺术组将继续用研究的眼光,审视新课程下的音乐教育教学,让学生在审美共情中享受音乐,提升感受、创造的能力,形成终身收益的音乐素养。



- END -

文字 |赵家一、钟洁

图片 | 刘星宇

编辑 | 曹  旭

审核 | 李  星

扫码关注更多师生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