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因为精心,所以精彩 ——记邓文光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1-10-25    文章来源: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浏览量:5963



因为精心,所以精彩

NEWS


记邓文光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

      瑟瑟风吹叶知秋,在这秋意渐浓的时节,2021年10月21日,邓文光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齐聚我校,展开了热烈、融洽的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于上午8:40分拉开了帷幕,邓文光校长、邓文光工作室的部分成员及新世纪光华学校的全体高中语文教师参与了此次研修。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听课、评课议课及深度教研活动。

      老师们深入课堂,聆听了高一语文组叶荣老师和高二语文组张悦恒老师的两节展示课。


01

品读课文中的文学味儿



      师:“如果你是导演第一个镜头你会先拍什么?”

      生:“从环境到人。”

      师:“其他导演呢?


      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开始了今天的第一节课。叶荣老师打破传统地教学方法,以拍电影的新颖方式让学生品读这篇报告文学的文学味儿,按照时间线索呈现的包身工的三个生活片段。这篇《包身工》是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因年代久远,篇幅太长,因而成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而在叶老师新颖的情境设计下,学生兴趣高涨,各个变身“大导演”积极参与,认真探究;教师从容优雅,机智引导,课堂内外,延伸拓展。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叶老师对文本进行了独立的个人阅读和文本解读。教师只有在研读过程中,学会寻疑问难,寻找平淡处的亮点和无奇处的精彩,也才更能开动学生的思维。


02

勾连古今悟诗情




      接着高二语文备课组的张悦恒老师展示了一节古诗鉴赏课—《咏怀古迹•其三》。张老师以一张人生曲线图,将我们引入了王昭君和杜甫的不平人生。张老师带领学生品析诗人笔下的昭君形象,探究分析昭君为何而“怨恨”,再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勾连起杜甫与昭君的共鸣之处,让我们领会到为何一首琵琶曲千年不朽、流传至今,因为那不仅是美人的离怨之曲,更是英雄的怅恨之歌。接着张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咏史怀古诗的解读方法,进一步迁移运用学会鉴赏这一类诗歌。从知识积累到能力拓展,从思维训练到思想浸润,整堂课有序推进,层层深入,体现了张老师对古诗文教学的深入思考。



03

以评促学 共享成长




      课后两位老师说课,与会老师积极研讨,评课议课。两节课精彩纷呈,两位老师都注重学生对于语言文字本身的品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切入角度新颖巧妙,教学环节清晰明确,赢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邓文光校长对这两节课也做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他点评:“长文短教,短诗细品,各见风格;角度独特,准备充分,可圈可点。”同时指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有信息含量和思维含量;有“强度”的要求,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如行云流水,又有设计感。真正指导学生‘一点一点的积累和沉淀,一个一个的训练点和思考点,一次一次的熏染和体验’”。

      随后工作室成员在邓校长的带领下,结合高考题,共同研究并讨论了平时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此次研修真真切切聚焦教学热点和难点,老师们颇受启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最后,邓校长对工作室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规划与安排后,大家合影留念,充实而愉快的研修活动暂告结束。研讨共进、交流共享、一路同行,在秋日微寒的天气里让成员们感受到了融融暖意。日后我们的脚步将更加坚实、征途更加广远!



     撰稿丨贾丽娟  

   图片丨刘星宇

  编辑丨曹  旭

  审核丨叶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