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国粹精华,让更多的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提升青少年艺术品位和文化修养,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戏剧文化的兴趣,11月27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川渝乐翻天——川渝地区戏曲交流展演暨送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我校拉开帷幕。“矮冬瓜”林晓东、“重庆逗乐坊”刘彦超、王言等巴蜀笑星走进新世纪外国语光华学校。通过戏曲舞蹈、小品、相声、谐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成都新世纪学子科普曲艺知识,传承巴蜀非遗文化,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川渝戏曲盛宴。
出席今天活动的领导有: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尹寿松先生;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监督管理处副处长王来先生;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委员、二级巡视员钟前元先生;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红川先生;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公共服务处处长文科先生;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罗智敏先生;
四川省文化馆馆长吕骑铧先生;
中共温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幸晓斌先生;
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董事长李泽贵先生;
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校长邓文光先生。
参加今天活动的还有:
重庆市文旅委公共处、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四川省文化馆、成都市文化馆,温江区文联、文体旅局、教育局、文化馆、成都市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等单位和部门有关领导。
音乐声响起来,盛装出席的演员们,甩动红色的翎羽,戏曲舞蹈《英姿》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惊呼声一阵高过一阵,在寒冷的冬天,场子瞬间热了起了!
随着主持人的介绍,开场就迎来了一个小高潮,李伯清的高徒、巴蜀笑星“矮冬瓜”林晓东,给大家带来了节目:四川金钱板《大街小巷》,金钱板是四川独有的民间曲艺品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由快板、莲花闹演变而成,是川渝两地民间传统说唱曲艺品种之一。金钱板表演以打、说、唱、演四种表现形式为主,演出由一人或数人进行,演员打、唱结合,辅以表演。矮冬瓜老师把金钱板练成了自己的“镇山之宝”,同学们看得聚精会神!
徐崧、叶雅妮 、叶祥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喜剧小品《宝贝》熟悉的方言让大家倍感亲切,“我是闷墩儿”逗得大家捧腹大笑。想靠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最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咱们同学们在学习上要的也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
重庆逗乐坊的宋好老师和任鹏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相声《名著与方言》,惟妙惟肖的模仿,似乎张宇,费玉清,刘欢,杨坤等大演唱家都来到了学校,现场掌声雷动,大家都有一种看春晚的感觉!
新世纪学子带来了精彩的四川盘子舞表演唱《鱼凫花开》,四川盘子是四川省的曲艺曲种。以两支竹筷敲击瓷盘击节而得名。敲击方法有敲盘沿、点盘心、平敲、轮敲、急奏、慢夺、颤、滚、滑等。按不同旋律,敲出不同的高低急缓的音响。盘子所唱的为曲调为民间小曲,正如这《渔凫花开》,融入了四川方言“狗尾巴花你急啥子嘛?牡丹妖艳儿,妖艳要数牡丹花……”这是我校的原创节目,以温江对口色达支援建设这一题材为背景,融入川剧元素“四川盘子”,用“非遗”的艺术方式展现了温暖的对口援助故事。该节目由我校李星、赵家一、秦廷宇老师创编和指导,曾多次参与省、市、区艺术节展演,还曾赴台湾、荷兰进行交流演出。2019年12月,《鱼凫花开》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看我72变》节目,将“鱼凫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重庆市曲艺团的周星桦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自食恶果》,曲艺最主要的特点呢就是以说唱演故事;一人可以分饰多角,还可以无对象表演,也就是一个人在台上自说自话啦!周老师一个人给我们呈现了一场有关消防常识的大戏。
四川快板兄弟给我们带来了《筷子的烦恼》:快板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属于中国曲艺韵诵类曲种。早年称作“数来宝”,也叫称“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节奏明快活泼。
重庆扯馆儿的祁杰夫和关文婧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爆笑小品《我的老公是直男》,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
四川省文化馆木偶剧团的《木偶变脸》更是让全场沸腾,所有的学生都被震撼了。他们的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芒,摸着木偶面具,看着表演,真切地感受着川剧变脸的魅力。
本次“川渝乐翻天”活动历时100分钟,结束时同学们意犹未尽,艺术家们拿出了看家本领,鼓掌已无力,笑声仍不停,艺术功底让人心悦诚服。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让他们近距离感受戏曲魅力,让传统文化能代代相传,迈开戏曲传承的新步伐。
编辑:唐启前
供稿:曾懋英
视频:甘雪松、毕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