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窗
春天的律动:探寻传统与非遗文化的生命力
发布时间:2024-06-24    文章来源: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浏览量:7128

春天你好

 
 

探寻传统与非遗文化的生命力

 
 
 


     杨柳依依,燕子呢喃,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碧波清浪,天蓝云洁。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我们带着新世纪的孩子们前往成都新津奇彩基地,参加了一次充满乐趣和知识的春季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了一场传统文化与劳动相结合的盛宴。

     这次活动中,我们根据孩子们的年级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内容,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文化体验篇



      了解非遗文化,体验制作过程,增进文化认同。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西汉改进于东汉,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孩子们知道了古法造纸的工艺流程:首先选取合适的纤维材料;其次将纤维材料粉碎成纤维素浆;接下来将纤维素浆加工成纸张。之后,通过亲自体验,进一步学会了制作技法,理解了纸片来之不易和传统造纸文化的宝贵。

    “竹简”竹简又是什么呢?哦,原来在纸张发明之前,竹简被广泛用于记录文字。通常,竹简是通过将竹子剖削成狭长的片状,然后在上面刻写或书写文字。为了便于阅读和保存,这些竹简通常会用丝绳或皮带串联起来。最后,我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会了制作竹简,真是一件既增长知识又有趣的事情,所以孩子们认真地听着,专心地学着。

     木版年画,又让孩子们大开眼界。这种艺术形式发源于河南省开封市,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兴于宋朝。主要包括门神、灶神、财神、年年有余等题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非遗糖画,是一传统民间手工艺,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可观赏也可食用。分为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两种。看,四、五年级孩子们学得多认真,制作得多漂亮,这样的过程,相信他们会更加热爱这一传统民间艺术。

   六年级孩子还体验了非遗泥塑这一传承之旅,他们用泥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看,一个个多么栩栩如生。





劳动实践篇



 亲自劳动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自律品质。

     

     孩子们亲自磨豆浆、过滤豆浆,最后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别提多有成就感,一个小可爱一 边喝着豆浆,还一边笑呵呵地说:“这豆浆可真甜啊!”

     爱吃辣椒的四川人,豆瓣是我们平时炒菜,甚至下饭必不可少的一道食材,那么它是怎么制作的呢?哦,原来我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轻松学会。瞧,我们做得是不是有模有样?最后每人都可以带一瓶自己制作的豆瓣回家,作为送给家长的礼物哦!

     四、五年级的孩子们,还制作了青团,种植了大豆。六年级孩子们还学习了柴火鸡制作、美食加工(青椒肉丝、酥肉汤、番茄炒蛋)等厨艺技能并亲手搭建了土窑,烤制了美味的红薯。

     在这些食物制作、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自律品质,又进一步让他们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了解了农耕文化的精髓。






趣味活动篇



     有趣的运动会,破冰热身活动,增强团队意识。


     1-3年级趣味盎然的草地运动会,让孩子们对这次实践活动表示更加地喜欢,尤其是毛毛虫游戏,孩子们觉得很有趣。六年级的破冰热身活动,使他们在欢快的游戏中放松身心。在阵阵欢声笑语中,既增强了他们的班级凝聚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1-3年级孩子喂小动物,跳蹦蹦床的活动,更让孩子们热情高涨,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童真童趣,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小动物们的热爱。

     总之,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亲近了自然,增长了知识,还让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相信,这将成为他们童年生活中难忘的记忆。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这样的学习机会,不断探索,不断成长。




文字:刘彩凤

编辑:唐启前

图片: 唐巍珂 唐启前

审稿:邓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