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窗
【幸福心田】春风融雪,润物无声——期末之际的家长陪伴之道
发布时间:2024-02-25    文章来源: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浏览量:8749

     时光飞逝,新年已至。转眼学期临近尾声,期末考试即将拉开帷幕。随着考试的临近,孩子们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在这个关键时期,您是否也会感到如临大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家长如何更好的陪伴孩子,与孩子共同度过这个重要的阶段!

家长陪伴中的“雷区”

1

 过度关注

“复习得怎么样了” “我们都很关注你的考试” 。

     有的家长在孩子复习时,蹑手蹑脚地送去饮料,让孩子只管学习,什么家务劳动都不要干;有的家长想尽一切办法做很多好吃的让孩子吃,边吃边劝:“吃多了身体好,考得才会好”等等。这些话都会给孩子带来紧张、焦虑的心理暗示。这就会使孩子感到压力:如果考不好,对不起家长。所以减少对考试的过多询问,偶尔问一下孩子复习进度。

2

过高要求

“至少要考多少分” “要比上次考的好”。

     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爱把“至少要考多少分”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不妨告诉孩子:“只要尽到最大努力就行了!”过高的要求有时不会让孩子产生动力,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逃避心理,所以一起和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3

火上浇油

 “早干嘛去了”“烦也解决不了问题” 。

     很多孩子考前的问题都是心理问题。家长要注意采取开放式的交谈方式,如当孩子说心烦时,如果你回答:“烦也解决不了问题”,孩子就觉得无言以对了。或者只是一昧的指责孩子之前没有努力,这些行为除了不能解决问题、增加亲子矛盾也会使得孩子情绪不好。不如说“我能理解你考前的心烦,你感到最担忧的是什么?”这时孩子一般都会进一步讲到某些具体的科目或具体的问题,让家长和孩子站在统一战线一起面对问题。

4

否定孩子

 “你怎么还不用功!"“本来就差,还不努力?"。  

     部分家长要给予孩子压力让孩子努力学习,但是这种打压式教育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让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这往往也是是家长心理焦躁的表现,只是通过督促、警告等语言,把这种情绪宣泄出去,转嫁给孩子。不妨别再笼统地问孩子复习得如何,能得多少分,或者打压孩子,而是要问孩子需要什么具体帮助,有什么困难,你可以为他做什么,给予孩子爱和鼓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鼓励孩子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告诉孩子:始终以平常心看待考试。努力第一,成绩第二,只要这次比上次强就好,脚踏实地取得进步。


最后这段时间,家长还可以做这些事


1、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以便让孩子集中精力复习。有些孩子喜欢一边玩一边复习,为了帮助他们改掉这个坏习惯,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2、合理制定作息时间


     让孩子明确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玩,什么时候必须专心学习、复习,如果孩子为了拉长学习时间而牺牲宝贵的睡眠时间的话,那么就很可能影响第二天的注意力和集中力。让孩子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


3、不指责、不抱怨


     有的家长如果看到孩子犯了一些低级的错误,就会无比得焦躁、着急,相信孩子的压力并不比家长小,而且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调整自己的心态。父母一些负面的评价不仅不会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甚至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如果发现孩子的复习方法有问题,家长切不可过分指责,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帮助孩子改善复习的方法、提高复习效率和复习效果。


4、支持、陪伴


     家长不要只关注成绩,要与孩子多方面沟通,关注平时的学习状态和质量。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用发展、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客观全面地评价孩子的成长,积极表扬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与孩子共同面对压力。

     告诉孩子成绩不是全部,相对于成绩而言,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兴趣爱好、学习习惯、人际关系更重要。孩子遇到问题,家长要及时帮孩子梳理,给孩子调整好方向,不要过度聚焦名次否定自我。调整家庭氛围,营造积极乐观的状态。


5、调整自己的心态


     家长的心态也会影响孩子的心态。许多大人并不在意自己的状态,却只关注孩子。但是,爸妈的状态才是最影响孩子的关键。比如:父母自己经常焦虑,却希望孩子能淡定面对学习;他们自己经常抱着手机,却想要孩子热爱书本;他们总是没耐心听孩子说话,却想要孩子乖乖听话;有时自己控制不住情绪,却希望孩子能讲道理。

     其实,协助孩子调整的最佳方式,是父母先优化自己。先从自己开始改变,再关注孩子的期末状态才是对他们最有效的支持。

期末季

请给孩子最大的支持

多一点信任,尊重孩子的节奏

爱并且接纳孩子

营造愉悦积极的家庭氛围愿

每个父母

都有一段陪伴孩子

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经历

这将成为你们美好的回忆


来源:心理健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