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堂课中,张老师设置“新闻当事人”这一节目为课堂情境进行导入,课堂初始就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接下来张老师以此为依托,循循善诱,让学生分别以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目击者”与“评论者”这三个视角来完成复述故事,分析人物的心路历程,结合蒲松龄相关背景资料链接,解读“狼”之传统文化形象及文章主旨等任务,最后转换时空,以今天的思想再读课文,为狼正名,并且由此联系本单元所学课文,感悟生命之思。张老师的设计形式新颖,趣味十足,孩子们也因此专心于课堂,积极参与课堂,有思考,有表达,有争议,妙语频出,让老师们体会到了来自教学本身的幸福感。
但高效课堂只有积极的活跃度还不够,我们还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八位随生而坐的教师们手拿语文组同仁们精心制作的“观察量表”,全程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课堂点滴,记录下他们的所得所获,为我们的课堂评价提供了一份客观真实的材料。
除了课堂展示,我们的议课活动也同样精彩。首先由刘嫦老师从大单元设计研究、大单元设计的各课段内容及任务、课段与大单元的关联、后续研究内容和课堂观察量表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设计陈述,清晰全面;
接着是张玥老师就整个赛程准备与实施阶段进行的教学反思,十分深刻;

然后由雷菲老师、张倩老师、赵子烨三位老师分别就课程、教师情境设置以及学生学习活动这三个角度进行评课。
评委们也对本次语文教研的成果给予了肯定,而何刚副校长则是再一次指出了大单元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高要求,也点出了语文课程大单元设计应警惕:一、大单元的教材规定与文章的文体特征冲突时,要二者兼顾;二、大单元教学的目标达成与揭示可能会遮蔽文章的文本最大价值,引起了大家的思考;
肖红学监更是从语文教学如何体现经典文章的语言美、思想美和章法美提出了专业建议,引人深思;
陈怀炳学监还从具体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细节入手,指出从学科核心素养到大单元教学设计,再到课段的设计要明晰路径与结构,要精准提取大概念,保证课程内容结构化,学习任务聚焦学习锚点,杜绝学习内容碎片化……让大家受益匪浅;
最后,王咏梅副主任总结到——我们应及时更新观念,改变以前孤立地看待一堂课的习惯,学会将其放在整体单元课段设计中来思考,发人深省。